https://icid.ncku.edu.tw
https://icid.ncku.edu.tw/wp-content/themes/beanincave

【海外實習】築夢實習生赴英藝術共創收穫深厚養分


在「教育部學海築夢計畫」的支持下,國立成功大學創意產業設計研究所於 2025 年 7 月 21 日至 8 月 22 日期間,由陳明惠教授帶領四位研究生包含:簡柏聖、陳芊妤、劉子詠、王絹惠,前往英國拉夫堡(Loughborough)為期五週的國際藝術實習,與當地社區藝術機構 Fearon Community Association(FCA)合作,以「CARE」為主題進行跨文化藝術計畫。本次實習計畫結合藝術創作與社區互動,與五位英國藝術家的深度交流與共同策展,學生們親身體驗異國藝術文化所帶來的多元刺激。實習內容涵蓋策展規劃、工作坊設計、社區藝術推廣等面向,參與者不僅深化對藝術社會價值的理解,也累積許多寶貴國際交流經驗,展現創產所在藝術文化實踐上的國際連結和創新能量。

 

成大創產所陳明惠教授表示,今年計畫以劇場表演與視覺藝術為核心,聚焦高齡議題、失智症、藝術共融與文化平權等主題。她指出,跨國文化交流使學生在創作與人生觀點上皆有深刻成長,也是團隊持續推動國際合作的重要動力。未來將持續保持與國外藝術機構的合作,強化臺英兩地在藝術文化上的連結。

 

本次計畫的主要協作藝術家 Jacqui表示,她十分欣賞成大實習團隊的投入與創意,Jacqui不僅帶領學生規劃並執行多場藝術工作坊,也大方分享創作理念與專業經驗,她的熱情與支持讓整個實習團隊備受鼓舞。

以肖像創作陪伴長者書寫人生,串起跨世代生命對話

實習團隊策劃舉辦《Story Island Tea Party藝術工作坊,以「CARE」為核心主題,邀請當地長者參與,透過分享生命故事展開深度交流。活動中,實習生一邊傾聽長者的個人經歷,一邊現場速寫長者肖像,並將畫作作為禮物贈與參與者,使互動更加溫暖而動人。此外,團隊也特別為長者設計了肖像畫創作課程,引導參與者以更具表現性的方式完成自畫像,協助長者在色彩與造型中探索自我。這些活動不僅展現藝術作為情感療癒、陪伴與跨世代對話中的獨特力量,也促進了跨世代之間真誠而深刻的連結。

 

共創複合媒材展覽,展現跨文化藝術能量

藝術家 James Chantry 的研究主題聚焦在「神性」議題,作品常結合新媒體與身體藝術。他帶領實習生從感知、材料、行為等多重層面探索藝術本質,鼓勵學生突破媒材侷限,反思創作的核心意義。在他的指導下,實習生們細膩地觀察當地自然環境,從視覺、觸覺到情感層面激發多感官連結,並以雞蛋、石頭等自然素材作為主要媒介,共同創作並展出四件複合媒材作品,於8 月 14 日拉夫堡大學藝術空間推出《Matter, Memory, and Touch成果展,實習生們以多樣創作手法呈現對「物質、記憶與觸感」的感知。透過與自然的互動,將觸摸與感受轉化為視覺語彙,使材料承載情緒與記憶,形成具象與抽象交織的藝術表現。在此過程中,不僅深化了對「個體與自然」之間關係的理解,也重新思考藝術與人的連結方式。此次跨文化實作讓實習生與五位英國藝術家展開深度交流,從素材探索、概念發展到作品呈現,全面體驗藝術的本質與多元可能性。作品於展出後獲得藝術家高度肯定,展現創意能量。

 

從手作到舞台,走入人偶藝術的敘事與表演核心

同樣參與本次指導的藝術家 Nenagh Watson 專精於人偶藝術。實習生在她帶領的工作坊中,從人偶結構製作、光影運用到肢體語言的操作示範,深入學習人偶創作的完整流程。Nenagh 亦結合自身撰寫的製偶論述,並以其代表性作品《HOUSE》為案例進行拆解與分析,讓實習生更全面理解她的創作靈感、敘事方法與表演語彙。在材料運用上,Nenagh 經常選擇回收物與天然素材製偶,實踐可持續性的藝術理念。透過這些親手操作的練習,學生不僅體驗趣味創作過程,也看見藝術如何透過遊戲性與象徵性的轉化,賦予創作者與參與者情感表達的力量。

 

擁抱多元,向英國 Pride 社群行動致意

藝術家 Harry Ludlam 擅長以布料、縫紉等手工技法進行創作,主題聚焦於 LGBTQ+ 議題。此次實習中,成大團隊協助其共同製作以《LOVE》為主題的大型手工野餐墊,並於拉夫堡 QUEEN PARK 的週末《Pride Party》上正式使用,讓學生得以以具體行動參與在地社群的文化實踐,透過紡織藝術向多元文化致意。此外,實習生也在《Pre-Pride》活動中設置彩色串珠工作坊,與當地居民及孩童互動,透過親手創作的方式,深化社群交流體驗英國 Pride文化的開放與包容。

 

自然即舞台,重新理解藝術的本質

藝術家 Natalie Chabaud 帶領實習生走入 Bradgate Park,以自然為創作場域,進行即興藝術表演。她引導學生在真實環境中感受藝術行動的多樣性、即興性與身體參與,並透過現地創作深入理解「表演」與「場域」之間的動態關係。實習生表示,這種開放且多元的創作方式是前所未有的體驗,也讓他們深刻感受到藝術最原初的自由與本質。

 

藝術家 Jacqui Gallon 的創作橫跨繪畫、版畫、紡織、組合媒材與寫作等領域,擅長以日常物件作為切入視角,探討失落、悲傷與記憶之間的深層連結。她經常運用舊衣物與個人物件作為創作素材,透過布料肌理與版印技法承載情感敘事,呈現人類經驗在物件中所留下的痕跡與延續。在實習行程的最後,團隊前往藝術家 Jacqui 位於農場內的工作室進行參觀。Jacqui 親自分享其創作歷程、素材運用與工具技法,並展示作品背後細膩的情感與思考。對實習生而言,這次訪談與實地觀察彌足珍貴,讓他們深刻感受到唯有走進藝術家的創作現場,才能真實理解藝術的力量與其背後的生命厚度。

成大實習團隊此次與拉夫堡多位在地藝術家展開深度交流,透過編織、繪畫、人偶製作、表演藝術、複合媒材與新媒體等多元工作坊,全方位體驗英國當代藝術的創作方法與美學視角。同時,團隊也參訪拉夫堡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、地方社區博物館、公園、森林與農場等地,從不同文化與自然場域中汲取創作靈感,累積了豐富且多層次的文化養分,為此次跨文化藝術實習留下深刻而難忘的印記。

 

註:Fearon Community Association(FCA)成立於 1979 年,位於英國拉夫堡,是一個以社區凝聚力為核心的多功能藝術與社區服務機構。FCA 致力於提供教育、休閒與培訓資源,並透過多元活動、藝術課程與文化交流,支持並關懷不同背景的社區族群,促進地方的包容性與文化活力。

 

圖 1|實習團抵達 Fearon Community Association,於實習機構門口合影

(左起:王絹惠、劉子詠、陳芊妤、藝術家Jacqui Gallon、成大創產所陳明惠教授、簡柏聖)

圖 2|抽象感知繪畫工作坊中,實習生透過自然與心靈的連結體驗自由創作。圖 3|成大實習團隊於拉夫堡大學藝術空間展出四件複合媒材作品,並與英國藝術家交流創作理念。
圖 4|藝術家 Nenagh Watson 的表演藝術工作坊,以雨傘為主題帶領實習生進行互動式舞動創作。
圖 5|在 Nenagh Watson 的指導下,實習團隊實際操作偶戲幕後製作與光影藝術技法。
圖 6|成大實習團隊於 Pride 活動現場與藝術家 James 與 Harry 共同合影。

圖 7|藝術家 Natalie Chabaud 帶領實習生走入 Bradgate Park,以自然場域進行即興表演創作。
圖 8|實習團隊參訪藝術家 Jacqui 位於農場內的工作室,近距離觀察創作草圖與試片。
圖 9|成大實習團隊與藝術家 Jacqui 於農場合影,紀錄此次寶貴交流時光。